米食天地

米食-麻糬1.png  從黃帝時期開始「蒸穀為飯,烹穀為粥」開啟了中國人對米食的依賴,「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」,從對米食為主的飲食文化,孕育了幾千年,漸漸擴展出各式各樣的米食點心糕點。這些可口的糕點點心更是每個人心中難忘的好滋味。

  在傳統生命禮俗中,小孩滿週歲時,拿兩個紅龜粿讓小孩一腳踩一個,使他能壽長如龜,並用米香擦小孩的小嘴,讓他滿嘴芬芳,成為受歡迎的人。小孩長大結婚時,新人送入洞房後,要吃新娘圓,一次要舀起兩個,象徵成雙成對、圓滿甜蜜,稱為「吃新娘圓,萬事圓」。米食糕餅在每逢歲時節慶中更扮演著不同的象徵意義,如春節的發糕,意即發財,年糕寓意年年高陞,吃湯圓表示事事圓滿。清明節祭祖的各式可口的粿類,如艾草粿、紅龜粿,據說更可保佑子孫做生意賺大錢。端午節好吃的肉粽、中元節的桃形紅龜粿、竽粿巧、鹼粽、油飯等等,都是祭拜諸鬼神及普渡眾生的必備祭品。

米食-麻糬2.png
中秋節的麻糬,意含有祈求人生的圓滿光輝。
「歲」首的冬至,必備的湯圓象徵添團圓、新歲與納福。臘月則以臘八粥、八寶飯甜住灶王爺的嘴巴,以祈求來年平安與好豐收。因此,米食在我國不僅只是飲食,更象徵著文化的傳承。


  米的營養完整且均衡,含有約75%的醣質,即澱粉,是人體熱量的最大來源,其次為蛋白質與脂質約10%,其他如纖維、礦物質及維生素B群等都相當的豐富,能促進消化與代謝。提供了人體活力泉源的精神來源。而各式各樣由米做成的點心糕點,更是豐富了人民心中對米食的喜愛熱情,將人們對”米食”的依賴,深入到每逢過年過節,甚至日常生活中,成為人人珍藏在心中的美好回憶。

米食-麻糬3.png

   ^ 
TOP